x
A+

李景平:在歷史深處聽風——《風在心間行走:一個和一群作家的生態文學足跡》后記

摘 要

生態文學紀實作品《風在心間行走:一個和一群作家的生態文學足跡》,近日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發行。

圖書簡介

生態文學紀實作品《風在心間行走:一個和一群作家的生態文學足跡》,近日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出版發行。

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帶領我們走過三十年的生態環境保護歷程,甚至穿越千年時光,在歷史長風中見證呂梁漸綠,汾河復清,見證人與自然由割裂走向和諧,為我們奉獻了一曲生態文明建設壯歌。

風在心間行走,這風,是生態環境保護之風,生態文明建設之風,生態文學書寫之風,風走過,給我們留下的,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軌跡,作家生態文學行走的足跡,作者生態文學創作的心跡。

本文即為作者李景平先生所作后記,在“世界地球日”和“世界讀書日”到來之際,特分享之,以饗讀者。

*愛護環境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*

作者簡介

李景平,筆名景平。1957年2月15日生。山西平定人。中國環境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、高級編輯,山西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,山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,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。

曾擔任山西環境報社社長兼總編輯,全國地方環境報專業委員會會長,山西省環境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,山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。

著有《綠歌》《20世紀的綠色發言》《與黑色交鋒》《報人論報》《山西之變》《走過時光》《中國環境政治觀察研究》《中國環境第一媒體觀察研究》《山西環保新政觀察研究》。

多次策劃和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新聞和生態文學活動。主編和編輯《綠風》《生態汾河》《山西綠色散文選》《走進一條河流》《黃河邊上的綠太陽》《沁源綠》《沁水長流》。

曾獲地球獎、中國新聞獎、中國環境新聞獎、中國環境文學獎、山西新聞獎,山西環境保護獎特別貢獻獎,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、趙樹理文學獎、《黃河》年度文學獎等。

 

后記

這是一冊環境文學或者生態文學的作家采風記錄。

庚子歲末,編完這本書,才突然覺得,一年時間,在惶恐中,倏然而逝了。而且想想,書里篇目跨越的三十年,也倏然而過,似乎文字所涉的時空,千年萬年,也倏然而過。

與自然比起來,人類走過的路途,其實并不漫長。據說,如果將地球的歷史濃縮成一部二十四小時的電影,人類的歷史也僅僅是結尾的四秒鐘時間。那么,三十年又何其短暫?

何況,你的筆觸也并未窮盡三十年所有,充其量,也僅僅是擷取了三十年的點點光影;你的思想更沒有貫穿千年萬年,縱有所涉獵,也僅僅是千年萬年參照系上的思緒一閃。

不過,這文字,畢竟是一種記錄,是一種反映,是一種留住,或者,是一種見證。見證一截歷史,見證一段變化,見證一種改善。留在這里的文字,見證的不是別的,是一種生態環境的改變,一種社會發展的成長,一種人的生態意識的升華。這樣的見證,是散落和滲透在文字里的。

也就是,我用這些文字,記錄了一片地域在這個時代人與環境、人與生態、人與自然的變化;在這些記錄里,我們的作家,則以自己的眼睛和視角,見證了這樣的變化;而我的記錄,又以現場方式,見證了作家們對于人與自然及其歷史的現實的視角和視點的變化。是一種雙重見證。

當然,這個世界對人而已,就是一個謎就是一個夢。而且是解開一個謎就進入又一個謎、實現一個夢就進入又一個夢的世界。人其實本身也是一個謎也是一個夢,也是解開一個謎就進入又一個謎、實現一個夢就進入又一個夢的人類。一切,都是一個過程;一切過程,也都有其意義。

文字恰恰就在于記錄這個過程,記錄有意味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嵌著個體與群體、人類與物類、歷史與時代、地域與世界的意義。也許不可完全、不可透徹、不可窮盡,但畢竟以雪爪鴻泥、風中掠影、夢里思絮的方式,作了記錄。由此,就留下了我們走過一段歷程而撿拾的時光的碎影。

這些碎影里,可以看到,記錄開始的時候,我們的天空、河流、大地,還是黑色的,污染的,破碎的,記錄到后來,我們的生態、環境、世界,已經綠了,已經亮了,已經美了。

當然,黑色、破碎、污染,是人制造的,綠色、鮮亮、美麗,也是人創造的。人的生存發展,由藐視、背離和破壞自然而回歸尊重、順應、保護自然,這是一次偉大的自覺。

這也印證和見證了環境文學或生態文學的一種意義。文學也許不直接干預什么,不直接解決什么,但環境文學或生態文學給人們的啟蒙和啟迪,卻是別的其他什么替代不了的。

我所記錄的生態環境文學采風已成過去,但愿風留心間。

來源:中國環境出版集團 發布日期:2023-04-18 所屬分類:新書推薦
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,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,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